朱兰如何让帕累托原理走向世界(一)

在企业管理界,提到帕累托原理(Pareto principle),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那句著名的“80%的结果来自20%的原因”。

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对这个现象进行总结,并推动其在管理方面广泛应用的,是质量管理大师——约瑟夫·朱兰。

从质量缺陷到“关键少数”

这要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说起。那时的朱兰,还是霍桑工厂里的一名年轻的质量工程师。他在工作中发现,质量缺陷并不是平均分布的——如果把所有缺陷进行分类,并按照发生频率排序,少数几类缺陷往往占据了总缺陷的很大一部分。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在统计员工缺勤、事故原因等问题时,他也发现了类似的分布规律。这让他意识到:在很多现象中,少数关键因素对整体结果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多数因素。

与帕累托研究的相遇

到20世纪30年代末,朱兰在霍桑工厂的上级单位西部电气担任工业工程师,在一次与通用汽车的交流中,偶然接触到了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理论。

在交流中,通用汽车公司负责高管薪酬方案的默尔·黑尔向朱兰展示了一个他认为很有趣的比较:如果将通用汽车的高管年薪分布与经济学家帕累托的财富分布模型进行研究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惊人地相似。

黑尔的研究激发了朱兰对帕累托理论的好奇心,于是他对帕累托提出的财富分配不均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从战时管理到普遍原理

我们在前面提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朱兰曾被借调到联邦政府工作了四年,这段工作经历极大的开拓了朱兰的视角,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他对这种分布的认识。

到后来,朱兰为了单干,在纽约大学任任教并开始做管理咨询时,他认识到,这种“关键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分布现象及规律,并不仅限于质量或一般管理,而且还广泛存在于物理、生物等其他领域。朱兰后来解释说,他虽然意识到其他研究者很可能也都注意到了这一普适性原理,但还没有人对其进行书面总结。

“帕累托原理”的命名

于是,朱兰在准备其最有名的著作《质量控制手册》的编写时,率先对这一通用的规律进行了书面总结,在对财富分布与质量损失进行了对比分析后,他在书中正式指出,帕累托的财富分布不均衡理论和质量损失分布都是一种不均衡分布,朱兰将这种不均衡分布命名为帕累托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原理。为了更好的说明,朱兰还在随后的演讲中提出“关键的少数和琐事的多数”(the vital few and the trivial many)的说法,为了避免误用,后来的朱兰将这种说法改为,“重要的少数和有用的多数”(the vital few and the useful many),从“琐碎”到“有用”,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意思完全不同。

让朱兰没有想到的是,在书中被他命名的帕累托原理,后来的在全世界被广泛提及、应用。

当然,这个命名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许多人认为朱兰不应该盗用帕累托的名字。朱兰也专门发文澄清,帕累托本人并没有将这种分布规律推广到财富以外的领域,更没有提出“80/20”这个比例。事情就是这样,木已成舟,人们总是听到自己想听的内容。

但不管怎样,朱兰确实是第一个书面总结这一“通用法则”,并将其推向世界的人。

参考资料

朱兰质量手册:通向卓越绩效的全面指南:第6版/(美)朱兰,(美)德费欧主编;卓越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等译.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

* 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陕ICP备20230013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