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是全球最广泛应用的质量管理标准,但它真的被全球“欢迎”吗?今天这期,我们从不同国家的态度看ISO标准的推广难题。
■英美中三国路径各异
- 英国
英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一度比较尴尬,虽然英国拥有像BSI这样具备顶尖资源的标准机构,但却在建立国家产品和流程标准方面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于是他们选择避开具体的产品和流程标准,转而关注一般性的管理标准,并将其自由主义的文化特征融入其中。
而由于ISO9000本身就源自英国BSI自己的标准,所以在英国国内没问题,BSI更关心的是如何想办法在欧洲及英联邦国家推广。
- 美国
美国虽然拥有最早的原型标准MIL-Q-9858,但其本身并未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民用标准体系,加上英美两国法律、制度及文化方面比较类似,美国企业同样重视“契约文化”,客观上也使用使用统一标准、降低贸易成本的需求,所以美国很快就接受了ISO9000系列。
- 我国
而在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1990年代初,我们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基础还十分薄弱,大规模引入ISO9000的动力最初是来自出口贸易与国际项目投标的合规要求,为加入WTO做准备,在国家的大力推行下,中国连续多年都是在ISO取得证书最多的国家。
事实上,引进ISO9000这套管理体系,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铺了路,也给国内企业上了堂质量管理体系的速成班,ISO9000系统的学习系统的提高了国内企业的对质量管理的认知及管理水平。
但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普及拥有最多的证书,并不意味着心里的认可,科学管理取代经验主义。在我国还需要一个过程。有不少的企业之中,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认证仍被视为“进入市场的门票”而非“改善管理的工具”。形式主义、应付式审核、两张皮等现象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还很难完全消除。
■德日法为何谨慎或排斥
我们再聊聊,一些持谨慎或排斥态度的国家。
德国:技术优先,反感形式主义
德国素以做事严谨而著称于世,德国的工业本身就很发达,质量管理水平也不差,而德国产业始终在标准这个事情上协调,以保持对标准的控制,应付外来的威胁。
德国标准的DIN标准系统的技术性极强,追求严谨、具体、具有较强的工程导向。相较之下,初版的ISO9000强调“文件化管理”和“程序一致性”,被不少德企批评为“注重文书而非实务”,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负担沉重、难以落地”。
日本:责任伦理与“内向治理”传统
在大部分历史实践里,日本企业专注于赶超工业化。
之前我们讲过,在戴明等美国专家的帮助下,日本企业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日本产品的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质量管理理论及哲学。
日本更喜欢协调型的标准化方式,并不喜欢西方国家那种依赖自由的专业主义。他们更喜欢自上而下的协调,实施快速的渐进式创新战略。
加上日本文化中更强调团队共识、责任文化和现场管理的质量控制方式,对照之下,ISO体系侧重“制度+流程+文件”三位一体,对日本管理文化形成结构性冲突。
一项由日本标准协会(JSA)2002年发布的调查指出,超四成接受ISO9000认证的日本企业表示“认证对业务改善帮助有限”,甚至部分行业,比如一些不需要出口的行业(如服务业)选择退出认证。
我也看过一篇日本质量专家写的文献,给我感觉相较而言,日本人似乎更喜欢MIL-Q-9858A,而不是ISO9000。
法国:标准背后的主权敏感
在1987年ISO9000发布初期,法国是一个既“谨慎”,又“讲究主权”的国家。他们并未像英国那样强力推动ISO标准,而是通过国家标准机构AFNOR,逐步引入、筛选、再结合本国管理体系进行本土化。对法国来说,标准不是一纸规则,而是制度主权的一部分。
这一方面源于法国深厚的“成文法文化”与中央集权传统,标准必须与国家法律、产业政策高度协调;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法国对“技术规范权”的敏感——他们更倾向将标准作为国家治理工具而非纯粹市场规则。所以法国在标准治理方面,始终扮演规范型角色,谨慎而坚定地走出自己的路。
■标准是否真“中立”?
许多企业与管理者都明白:
“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
企业是可以利用标准来减少交易成本,压低供应商价格,阻止或者避开竞争。还可以通过控制标准来锁定利润,获得对相关方的更大控制等。
也有许多企业习惯的将标准视为一个“中性的技术文件”,但ISO9000并非单一技术标准,它背后是一套组织运行逻辑,ISO9000理念的核心,其实上是深受欧美合同导向。及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其底层逻辑是信任制度而非信任关系,是鼓励自我表达而不是追求和谐。
这也是ISO9000体系在偏向责任文化,关系导向、集体主义的文化环境中,很难被直接认同、实施过程中老是“不兼容”的深层次原因。
■总结
ISO9000的全球推广过程,并不只是技术传播,更是一场涉及制度输出、文化认同与治理模型的复杂博弈。为赢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同,ISO不得不在技术规范与文化兼容之间寻找中点,对标准进行不断迭代。
2026年9月,ISO将发布新一版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资本主义的多样性:比较优势的制度基础/(美)彼得•A•霍尔等著:王新 荣译,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8
* 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