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士比最为有名的理论是“质量管理的四个绝对”。在这一期视频,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质量管理的四个绝对。
■质量的定义
The definition of quality is 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s.
我们提到什么东西质量很好时,一般想到的是豪华、精致、让人舒服之类的形容词或超出了预期之类的话。
然而对质量检查员出身的克劳士比来说,哪些形容词都太主观,没办法用。在他看来质量就是符合要求,要求指的就是具体的参数、规格、公差和验收标准等客观标准,只有满足要求,就是质量好的合格产品;如果不符合,就是不合格产品。
所以管理者应当确保每次生产的产品都符合参数、规格、公差和验收标准要求。
而要做的这一点,管理层需要做好三件事:
- 建立明确的要求。因为除非你有要求,否则就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对管理层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明确的要求。
- 提供满足这些要求的手段。因为仅仅提出要求是不够的,管理层还必须提供资源和手段来满足这些要求。
- 花时间帮助员工满足这些要求。这些说明显然很合乎逻辑,就像设定了目标和要求一样,管理者要确保有资源和手段可以让员工满足这些要求,然后帮助员工达到这些要求。
这样就从定义上形成了闭环。
■质量体系
The system for causing quality is prevention, not appraisal.
克劳士比提出的第二个绝对质量原则是,质量体系是预防,而不是检查或评估。
就是说,质量不能通过检查或评估来实现,质量必须通过预防体系来实现。克劳士比认为,如果错误从一开始就被消除了,那么就不需要做任何检查,你也不会错过质量问题,因为质量问题根本不存在。如果你采取了预防措施,就可以从流程本身就消除了质量问题。
而预防的秘诀就是不断检查流程,识别出错的机会,然后提供资源来纠正,确保错误不会进入系统,也不会进入流程。
■绩效标准
The performance standard is zero defects.
零缺陷在克劳士比这里不仅一个激励口号,更是一个管理标准,用来告诉人们零缺陷是目标。
管理层必须设定零缺陷标准,然后提供所有资源以确保员工可以按这个标准执行。有了标准,员工可为什么还会出错?克劳士比认为有两个原因:缺乏必要的知识或缺乏重视。
克劳士比的思路很清楚,在标准清晰的情况下,绩效不好要么是员工缺乏知识,要么是员工态度不行。
所以他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零缺陷标准,他的话说的很直白:只要你接受1%的缺陷率,就等于告诉员工“偶尔出错没关系”。
“零缺陷”代表了一种把事情一次做对的态度和追求。
■质量衡量
The measurement of quality is the price of nonconformance.
传统的质量测量本质上是技术性的,领导往往不重视、也不太爱听,而克劳士比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把质量衡量的标准转换为管理层感兴趣、能听懂、爱听的财务指标。
克劳士比讲质量成本分为符合成本和不符合成本。
符合成本类似于PMBOK项目管理中讲到的一致性成本,也就用于防止做错的成本。主要是预防性的,包括培训、流程、设备、评价成本、测试、检查及评估等费用。
不符合成本对应PMBOK项目管理中的非一致成本,也就是用于处理出错失败的费用。主要包括返工、废品、保修、因出错导致的交易延误客户流失、索赔、品牌损害等费用等。
由于不符合成本,也就是处理出错失败的费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伤害非常巨大,所以克劳士比才说:“质量是免费的”,据说在质量方面通过投入预防成本带来的回报高达400%到800%,虽然这个回报率在现实中很难验证,但很显然,如果我们不做质量预防,那么你就一定会付出更高的不合格代价。
譬如最近某著名充电宝品牌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撤销3C认证,数十万台产品被召回,而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危机的事件。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
通过解读我们发现,克劳士比的“四个绝对”的核心是一次做对(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DIRFT)的理解,从明确质量定义到建立预防系统,从零缺陷目标到衡量质量的标准都是围绕着一次做对展开,这也许和克劳士比作为医生,给病人看病要一次看对的理念有关。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统计技术完全是两个路子,我们上一期已经比较了克劳士比和戴明的区别,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总之,克劳士比的四绝对原则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是极具执行力的管理原则,它能帮助企业将“质量”从模糊的印象转化为具体行为和清晰可见的指标,从事后检查修正转化为事前做好系统防错,蜘蛛哥认为这是克劳士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在提出该理论六十年后今天,这四句话依然不过时,甚至更加重要。
您对四个绝对有什么理解,欢迎留言,说说你对“零缺陷”和“质量成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