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标之困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进行体系贯标,看似简单的贯标,为什么最后会变成两张皮呢?

什么是体系贯标?简单说,体系贯标是指:企业通过贯彻实施特定的管理体系标准,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的过程。贯标的核心是通过对标进行转化,将抽象的管理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业务流程。

因此,如果一个企业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提升需求,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管理体系进行贯标,譬如最常见的贯标体系有: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这三项体系用的最常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体系。此外还有许多体系,如知识产权管理、两化融合、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以及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软件能力等。

再说说什么是两张皮。目前,各种体系贯标已经非常成熟,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例,只要按辅导机构的要求,配合走流程,绝大多数企业都能顺利通过。但在许多企业,费半天劲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却没啥用处,体系文件束之高阁,实际运行并不会按体系文件的要求执行,也就是,文件和实际运行并不符,这就是两张皮。

这种现象是不是少数呢?

前不久,我在一家企业进行访谈时,了解到他们也有两张皮的困惑,可这并不是一家小企业,而是一家效益不错的上市企业、这家企业拥有三体系及一堆体系认证。甚至还拥有CMMI软件能力5级的认证。CMMI5级是软件质量能力的最高级,并不多见。如果连种运行良好的上市企业都有这个贯标两张皮的问题,就说明,两张皮现象很普遍。

为什么看似严谨、环环相扣的质量体系贯标,最后还能导致两张皮呢?

先找内因,首先是企业高管不重视、不接纳质量管理体系,甚至对管理体系有偏见,认为搞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没啥用、是浪费钱,有那功夫不如跑跑销售。企业之所以贯标,是没办法、就是拿资质、满足市场的需要、满足上级要求。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上面不重视,下面肯定就是应付,什么体系设计、培训宣贯、过程改进统统简化,咋省事咋来,走走过场,只要能应付过去就行。

其次就是监管不作为,在利益驱动下,有些认证机构,在对企业进行审核时,完全走过程,对于明显不符合要求的现象视而不见,只要照顾的好,一路绿灯。机构的这种高抬贵手的行为,看似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却事实上诱导了更多企业加入“造假-过关-持续造假”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三是市场不成熟,如果市场的主流是低价中标,如果大家都安心购买低价产品,那么打价格战,就是企业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为了订单,企业被逼选择成本优先策略,而为了降低成本,企业想到最多的就是降低质量标准、减少质量控制环节、甚至采取偷工减料、造假的方式进行生产、编造检验数据。如果这么干没人管、甚至造假还能活的不错,就算出事也能花钱摆平,那么,结果必然是有样学样,劣币驱逐良币。

企业体系贯标两张皮并不是小事,其本质是在短期逐利动机与监管失效的共同作用下,将本应控制在企业内的质量风险社会化。

而把质量风险社会化的后果就是,一旦出现问题,就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问题,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必然巨大。那么有人会问,不涉及民生安全的产品就无所谓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弄虚作假、走捷径好比懒惰,一旦形成氛围和习惯很难改变,其必然会削弱企业的斗争及竞争力,必然会带来社会信任的消失,而信任消失所带来的损失,谁也无法弥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陕ICP备20230013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