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之巅:为什么管理创新最根本

企业要想真正立于不败之地,靠的绝不仅仅是产品或技术的突破,而是背后那套能让创新持续发生的管理方式。本期带您一起理解为什么管理创新才是最根本的创新:它不仅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进化,更决定了企业是否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与激情,最终实现基业长青。

当我们谈论创新时,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

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一家企业真正能够持续领先的,并不只是在产品、技术层面的突破,而是背后有一套“让创新不断发生的管理方式”的创新。

■创新的四个层次

加里·哈默尔教授认为,创新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运营创新:

运营创新指的是围绕运营工作,展开的销售、技术、生产及售后等业务流程的创新,其目的是提升日常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或提高质量。

2.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指的是产品或服务的创新,特别是给客户带来新的独特价值的,与众不同的创新。

3.战略创新:

战略创新往往意味着跨行业的整合、进入或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4.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指的是改变组织的运行方式和管理逻辑,特别是整合了战略、财务、组织架构、人力资本、价值观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创新。譬如,之前讲过杜邦公司首创事业部制,就是一种管理创新。

哈默尔认为,下面三种创新往往能带来阶段性领先,而唯有最上面的管理创新,才能构建长期的竞争优势。

管理创新的独特地位

在解释为什么哈默尔说,管理创新是构建长期竞争优势之前,让我们先澄清一下哈默尔对现代管理的看法,以避免误会。

首先,哈默尔本人并不否认工业时代的包括科学管理思想在内的现代管理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及在改善人类物质生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其次,哈默尔真正关心的是,在当下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组织如何更好地适应的问题。他认为,要想适应当下的时代,组织的管理目标就不能只盯着效率,也不能只盯着规划和控制,更不能只盯着可预测带来的安全感。

组织的管理目标如果不只是效率、规划、控制和可预测。

那就得转变,就得转向强调适应性和人性化。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话题,说说为什么哈默尔认为,只有管理创新才是最关键的创新。

首先,管理创新是创新的纲,而运营、产品和战略创新都是目,只有管理上的创新才能带来纲举目张的效果。

有人说,难道说离开管理创新,就不能搞运营、产品及战略创新吗?

答案是可以搞,就算没有管理创新,我们依然可以搞运营、产品及战略方面的创新。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管理的背后有一个思维的框架,组织的任何工作都受这个思维框架的影响,只有思维框架随着环境打开了,其他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正如哈默尔所说,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带来长期、持久的创新。

其次,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产品设计很容易仿造,技术也可能被抄,就算日常运营模式也很容易被抄作业,现在网上有很多中介或顾问,只要你肯掏钱,他们会手把手帮你抄。

但管理不一样,管理及背后的思维框架真的很难抄。

这就带来两个现实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假如咱们公司开发了一个很厉害的新产品,但咱们公司的管理框架不行、比较落后。

此刻,如果碰到比我们管理更先进、资金更雄厚的竞争对手,你觉得咱们的新产品还能扛多久?我觉得大多数都会和我一样觉得不乐观。

因为现在新产品很容易被对手仿造,就算他们一时仿造不了,但他们还可以买,或者靠先进的管理理念直接把我们的团队一锅端,全都挖过去。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有先进的管理框架及理念,那我们再去搞新产品、新技术或运营模式的创新,是不是就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好的资源往往都会主动向向先进的管理靠拢。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形成先进的管理思维框架,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管理创新更不是靠碓资源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实践中我们也都有同感,参观标杆容易,回来落地很难。

不仅是高科技企业领先的标杆华为学不会,就算看上去没啥技术含量的超市标杆胖东来也很难学。

这就是因为表面功夫好学,但背后的管理难学,我们想改变个人或一个团队做事的底层信念和逻辑确实不容易。

衡量管理创新的标准

包括哈默尔在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真正的管理创新需符合以下标准:

1.挑战传统:

突破既有的管理范式,例如打破科层或职能制的束缚。

2.系统实施:

管理创新是系统工程,不是局部的改进或修补,是对整个管理逻辑、思维框架甚至管理假设的系统改变。

3.持续演进:

管理创新不是一次性动作,而是能够随环境不断迭代和进化的过程。■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

当代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看重设备或专利、资金等看得见的硬资源,而在于团队,是否能构建一套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的团队。

这个团队用共同的愿景,最大化的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激情,这个团队本身而不是管理者自己,能一起主动、快速的学习,来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

可能,管理创新的本质就是组织学习与进化机制,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基业长青。

历史的启示

回顾百年管理史,每一次行业或企业的崛起,都伴随着管理的创新:

是福特的流水线,把汽车带入千家万户;

是杜邦、通用的事业部制,让跨国集团成为可能;

是丰田的精益管理思想,引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

是谷歌给员工留下20%的自由时间及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激发了颠覆性产品。

而那些停留在旧范式的企业,只能获得员工服从和勤奋付出的企业,无法获取员工在创造力和激情层面的付出,这就好像是让绑住胳膊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这样的企业很难在未来获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陕ICP备20230013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