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组织像家庭般灵活,有的却像机器般僵硬?明茨伯格在《组织的结构》中提出六种协调机制,从相互协调到流程、结果、技能与规范标准化,揭示了组织如何在不同复杂度下实现高效协作。这些机制不仅影响组织的运作方式,也决定了企业能否适应变化。
为什么有的组织看起来像个家庭,而有的组织看起来像是机器?
这些差异,在明茨伯格看来并不是偶然,而是由组织结构决定的。
明茨伯格不仅对战略有独到的见解,他更是一位组织理论大师,我们在接下来的几期中,一起随着明茨伯格,来看看我们身边的组织是咋回事。

在1979年的《组织的结构》(The Structuring of Organizations)和1983年对该书进行了简化再版的《五结构》(Structure in Fives)一书中,该书的中文译名为《卓有成效的组织》。
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不仅对组织结构进行定义、展开了精妙的分析,还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组织提出了经典的看法。
■什么是组织结构
明茨伯格首先对组织结构进行了定义:
他认为,组织结构就是将工作拆分成若干不同的任务,再协调整合起来以实现工作目标的各种方法的总和。
那么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呢?
他认为应该对各种组织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并通过将有限的设计参数及情景因素进行配置,就可以设计出高效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五种协调机制
在明茨伯格的著作中,他开始提出组织的协调机制只有五种,这些机制会随着工作复杂度的增加,不断转化。
让我们一起看看,如果是一个人单独工作,是不需要任何协调机制的,因为所有的协调都在同一个大脑中进行,譬如,独立工作的作家。
(一)相互协调(Mutual Adjustment)
但如果有了第二个人或更多人,情况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因为此时工作的协调,必须跨不同人的大脑来完成。
一般来说,在一个小组中并肩工作的几个人更倾向于以非正式的方式相互适应,也就是说他们之间互相协调工作,没有正式的领导或下属。这时候的协调机制就是相互协调。
(二)直接监督(Direct Supervision)
但是,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进行非正式协调变得越来越困难,因而需要有个领导者,靠领导者来控制组织的工作——这实际上又回到了一个脑袋上,由领导者来规定别人的工作。
此时,直接监督成为了这个组织主流的协调机制。
(三)流程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Work Processes)
之后,随着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领导者发现单靠人管人就不可靠,需要通过制度管人,这时标准化就开始出现了。
如果工作流程比较简单和常规,可以首先通过流程的标准化,来实现内部的协调。这就是第三种机制——流程标准化。
流程标准化在制造业、服务也最常见的标准化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SOP,标准化作业流程。

(四)输出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Outputs):
但如果工作内容过于复杂,单靠工作流程规范化不够用,或工作流程很难标准化时,组织可能会调整标准化的方向,转向对工作输出的标准化,规定工作的结果标准,靠员工自己控制实现结果的过程。
这就是第四种机制,输出标准化。
我们之前讲过针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发展逻辑是从结果到过程,从通过检验来控制质量,发展到通过过程控制质量,再到从系统控制质量。
组织协调机制的发展主要针对人,协调的逻辑不同,但对比一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技能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Skills)
但对于极端复杂的工作,可能很难完全靠流程及结果的标准化来实现协调,这时候组织就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因为从事这些极端复杂工作所需的技能往往比较高,技能培训的要求也非常清楚,所以组织可以通过员工技能标准化的方式来实现协调。
譬如医院的医生,治病救人这些工作的协调,主要就是靠技能标准化来实现的,这就是第五种协调机制。

明茨伯格强调,如果各项任务是不断变化或不断创新的,任务根本无法标准化,那就只有重新回到循环的起点,使用最简单但适用性最强的协调机制——相互协调来实现。
虽然明茨伯格很喜欢“五”,甚至书名的英文原名也是五结构,但当他发现不足时,他还是没有被“五”所限,他又增加了一种协调机制,也就是规范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Norms)。
规范标准化简单说,就是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导入组织,从精神层面实现工作的高效协调。这和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中强调的共同愿景几乎一样,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只看了中文版《卓有成效的组织》这本书,会以为明茨伯格只讲了五种组织协调理论,而实际上是六种。
这一点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马斯洛在晚年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补充只在论文中出现,而未体现在《动机与人格》这本书中一样。
■非正式结构

最后说两点。
一是,在大多数组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混用以上所有的协调机制。
有些组织可能不会运用流程、结果或技能标准化等方式进行协调,但一定程度上,所有组织都会使用直接监督和相互协调的方式。
二是,就算实现了以上各类标准化,在组织中,领导者的领导力、非正式沟通及人际关系,都是组织协调中必不可少因素,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环境巨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