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茨伯格:(一)管理工作的本质

管理并不是纸上的工作计划,明茨伯格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中,揭示了管理工作的真实面貌:碎片化、节奏快、以沟通为核心。他提出著名的“管理者十角色”模型,打破了传统的“五大职能”假设。他提醒管理者要学会认清角色并切换角色,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我们经常在管理学教材里看到一句经典表述: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五大职能。这是法约尔在上世纪初提出的“管理五职能”。但如果我们走进真实的企业,尤其是企业高层或中层的办公室,会发现管理工作和这些条理清晰的职能描述,完全不是一回事。

真实的管理到底是什么样?

1973年,加拿大管理学者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给出了答案。在他出版的《管理工作的本质》(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一书中,明茨伯格第一次用观察的方法,揭开了管理者日常工作的真实面貌。

明茨伯格的背景

明茨伯格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1961年在麦吉尔大学完成了第一个本科学位,学的是机械工程。后来明茨伯格又在1965年及1968年,分别在MIT获得了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68年以后,明茨伯格终身任教于麦吉尔大学。

明茨伯格终身的研究对象及其学术特点可以从其博士论文《工作中的管理者——通过结构化观察确定其活动、角色和计划》看出端倪。

从后来明茨伯格的著作来看,明茨伯格的研究对象就是围绕管理者展开研究,其学术特点就是,喜欢通过观察真实世界来进行研究,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模型上。

与安索夫、波特相比,明茨伯格更强调“贴近实践”,他认为战略是自然涌现的,不是通过理性的规划得来的。

他关心的是:管理者的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管理工作的本质》研究方法

明茨伯格的这本书里,可以看作是其博士论文的延续,在书里,明茨伯格并没有从宏大的理论出发,而是选取了多位企业高层管理者,采用直接观察+记录的方法,跟踪他们每天的工作行为。

他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与教科书上的理论几乎完全不同。

管理工作的三个特征

通过研究,明茨伯格得出三个鲜明的结论:

1. 碎片化

管理者每天的工作任务多而杂,平均每项任务持续时间常常不到10分钟。电话、会议、邮件、突发问题,打断不断。

2. 节奏快

管理者几乎没有“安静思考”的空间。很多决策是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快速做出的。

3. 沟通导向

大量时间都花在沟通上:开会、打电话、面对面交流。

信息流动,才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这和传统的“管理者坐下来写计划书”的想象完全不同。

管理者十角色模型

为了描述这种复杂性,明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管理者十角色模型,分为三大类:

1. 三种人际角色

名义领袖(在各种正式场合中,代表组织参加礼仪性活动)

领导者(激励与指导下属,人员配置等)

联络官(与组织外部建立关系网络,赢得支持,获取信息)

2. 三种信息传递角色

监控者(信息的收集者和接受者)

传播者(把特定的信息传播到组织内部)

发言人(把组织的信息传播到它所处的环境中)

3. 四种决策角色

企业家(负责发起并推动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干扰处理者(在组织受到威胁时,应对突发问题)

资源分配者(负责决定公司资源的用途,预算与人力分配)

谈判者(负责在必要时,代表组织进行谈判)

明茨伯格认为,这十个角色共同构成了管理工作的全貌。

换句话说,管理者不是单一的“计划者”或“指挥者”,而是不断切换角色的“多面手”。

传统理论的对比

法约尔模式认为管理就是:计划 → 组织 → 指挥 → 协调 → 控制

而明茨伯格认为的管理模式是碎片化、多任务、依赖沟通,是通过管理者不断进行角色切换来实现的。

举个例子:

在制造企业中,工厂主任的一天可能是这样的:

早上处理一条生产线的设备故障;中午协调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谈判;下午和工人代表沟通加班问题;晚上还要回复总部邮件。

明茨伯格认为这些碎片化的任务,根本无法被“五职能”完全概括。

启示

1. 接受碎片化现实

管理工作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打断与应对。

不要期待“一整天安静做计划”,要学会在碎片中保持思路。

2. 重视沟通能力

信息获取与传递,是管理者最核心的任务。

沟通不仅仅是传话,而是判断、筛选与影响。

3. 学会角色切换

管理者应该根据环境、工作、个人和情景变量等四个变量,快速切换自己的角色,完成管理工作。

在他看来,对下属是领导者,对外部是谈判者,在危机时是干扰处理者,管理的艺术就在于灵活。

与其他学者的比较

安索夫:关注战略层面的规划与方向。

波特:强调定位与竞争优势。

明茨伯格:则强调战略的涌现,关注管理的“微观生态”,强调以权变的方式应对。

结尾

明茨伯格告诉我们:

管理并不是一份写在纸上的职能表,而是一种实时的、多角色的平衡艺术。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理解这一点,就能减少焦虑——你并不是“没时间做战略”,而是本来就身处一个碎片化与沟通主导的世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陕ICP备20230013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