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巅峰:从《手册》到“世界质量先生”

朱兰在40岁那年选择离开企业和政府,转向自由职业。此后几十年,他不仅成为质量管理咨询领域的重要人物,更在学术与实务之间架起桥梁。

在这一期,我们将聚焦朱兰最核心的贡献——构建质量管理知识体系、推动全球质量管理传播,并简要回顾他在晚年仍不懈推动质量事业的足迹。

经典之作

朱兰在转型初期便有明确的目标——建立一套系统的质量管理知识体系。

他发现,尽管工业界在不断提升质量,但有关质量的系统性知识尚未形成完整结构,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明显断层。

1945年起,他着手梳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工具方法和实践路径,计划编辑一部手册,作为这一领域的系统指南。

1951年,第一版《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 Control Handbook)正式出版。这部著作迅速获得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工程师和质量专家的重要参考资料。

从第五版起,这本手册更名为《朱兰质量手册》并在中国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传。目前最新的版是第七版,中文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手册被认为是质量管理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总结了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更将质量管理扩展到组织管理层面,推动质量管理从“工具使用”走向“系统思维”。

控制-突破对比图的原稿(大约绘制于1952年)

三部曲

朱兰在长期实践和教学中,逐渐将自己的质量理念凝练为一套简洁而系统的框架,即著名的质量三部曲(Juran Trilogy):

  • 质量规划(Quality Planning):明确质量目标,识别客户需求,制定实现路径;
  •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建立流程标准,监测波动,及时纠正偏差;
  • 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系统识别改进机会,推动流程再设计,实现突破性提升。

这一理论突破了过去质量管理仅停留在“控制”层面的局限,将质量工作与组织战略、客户导向、全员参与等管理原则有效结合。

在朱兰的推动下,质量管理不再仅仅关注产品制造的末端环节,而是被提升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能力之一。

更重要的是,朱兰强调,质量不仅属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医疗、金融、教育、非营利组织等广泛领域。这一观点极大拓展了质量管理的适用范围。

■全球传播

除了理论构建和书籍编写,朱兰长期致力于质量理念的国际传播。自1950年代起,他就活跃于欧洲、亚洲、美洲的企业与学术组织之间。

在日本之外,朱兰还多次访问瑞典、英国、荷兰等国家,参与各类质量年会、研讨活动,为当地企业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

1960年代开始,他受邀在多个国家演讲,讲授质量体系建设、流程改进策略及管理者责任等内容。这些活动加速了质量管理理念在全球的传播,也确立了朱兰在国际质量界的声誉。

1979年,朱兰创办朱兰学院(Juran Institute),致力于将其质量思想标准化、课程化,开发了一系列视频教材与配套手册。这些内容成为通用电气、IBM、摩托罗拉等大型企业内部培训的标准资料。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培训课程遍及全球,教材销售额达到数千万美元。他也因此被誉为“世界质量先生”(Mr.Quality)。

日本公开讲座(1960年)第一次使用投影仪

当时日本唯一的一台投影仪是朱兰从美国带过去的

老骥伏枥

朱兰的职业生涯持续时间之长,在管理学界颇为罕见。

直到70多岁,他仍频繁受邀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据他自述,1980年代,许多企业希望他进行质量调研与流程诊断,而他通常在一天内便可完成访谈、分析并提出报告建议。

当时他的咨询费用达到1万美元一天,在当时已属高额报酬,若换算到今天,等值约为4万美元。

他也并未因年事已高而放慢脚步。到90岁之后,仍参与国际会议、98岁,仍在撰写书稿,并接受采访与演讲邀请。

他的最后一本完成的重要著作——回顾一生的自传,在他99岁那年完成出版。

生命的宽度与长度

除了专业成就,朱兰的个人生活也体现出一种高质量的稳定与恒久。

他与妻子在26岁时结婚,婚姻维持长达81年,直到两人于2008年相继去世。两人均享年103岁。

“赛迪和我的高中毕业照。我从1924年开始就深深地爱上了她。”

■总结

朱兰一生的工作跨越多个领域,从工厂检验、数据统计,到咨询教学、理论建构。他不是单纯的研究者,也不仅是实务专家,而是一位始终立足于现实问题,致力于将复杂知识工具化、体系化的管理思想家。

  • 他提出的质量三部曲,至今仍是企业流程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参考框架;
  • 他编写的手册与教材,被无数管理者反复研读;
  • 他倡导的客户导向、管理责任、全员参与等理念,已深深植入现代管理体系。

“访问40个国家的过程中,我领略了很多著名的景点风光。”

致我深爱的家人:

在我谢世的时候,请不要为我哭泣。

因为我的人生很精彩。

参考资料

朱兰自传/(美)朱兰(Juran,J.M.)著;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7

* 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陕ICP备20230013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