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全球只有BSI能靠标准赚钱?

上期我们讲了BSI是如何从英国的一个工程师协会,发展成全球最赚钱的标准机构之一。今天,我们要继续聊聊,为什么全球这么多标准机构,只有BSI能够靠“标准”赚钱?

其实全球像BSI一样代表国家、有标准制定权、非盈利、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机构很多,譬如咱们国家的SAC国家标准委,美国的国家标准协会ANSI、德国标准化协会DIN、法国标准化协会ANNOR、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等等,这些标准机构的性质各异,能力也各有所长。但如果论商业化程度及盈利能力,BSI可谓一骑绝尘,独树一帜。

制度优势

要了解真正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

BSI为什么能同时享有政府授权与市场竞争优势?

这首先得益于英国的授权制度,由于英国采取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政府职能强调“授权而不干预”,所以像BSI这样的机构被授予“皇家特许(Royal Charter)”的机构,就拥有了国家标准的制定权。

BSI在这样的授权制度下,就拥有了“皇家特许(Royal Charter)”的特殊地位,就可以代表政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享有权威。

而与此同时,BSI还享有很大的商业自主权,能自由开展全球业务。

因势成事

BSI能在众多标准机构中脱颖而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被逼无难,这还要和英国政府的断奶有关。

我们知道,BSI最初为工程师学会推动设立,并逐渐发展成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核心机构,并从二战开始直到70年代,持续接受英国政府的财政拨款与资助,尤其在标准制定、公共服务、工业现代化的等方面履行官方职能时。

但进入1970年代,英国经济衰退、财政持续紧缩。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政府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其核心内容就是政府职能瘦身,削减公共开支、推动国有机构商业化、自负盈亏、强调市场机制等。

对BSI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断奶,不给钱了,只给牌子,自谋生路。所以,1980年代初期起,政府对BSI的财政拨款开始明显下降,到1980年代末几乎完全中止。

撒切尔政府的改革倒闭着BSI进行转型,开始想办法扩大收入来源、开拓海外市场。

最终的转型很成功,BSI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1980年以前,其主要收入来自政府资助和标准文件销售;
  • 1980年代中后期,认证服务(尤其是BS5750及ISO9000)迅速增长,占据主要收入;
  • 1990年代起:BSI转型成功,其中,质量认证服务成为其最主要的业务之一。

■自身优势

除了制度优势及因势成事之外,BSI还有一些文化及产业方面的优势:

首先是文化方面,英国本来就有工程师文化和契约精神的传统,早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有通过“行业规则+市场信任”来推动商业的传统。而BSI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从一开始就不是做单纯的标准设计,而是从商业生意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BSI能把标准制定、体系认证与测试标志,打包成一整套解决方案出售,这在全球质量体系发展史上,也是开创性的。

其次,BSI之所以能转型成功,也与英国本身经济发展阶段有关,英国是全球最典型的“后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占比降低的早,到了20世纪中后期,金融、法律、咨询、认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成为经济的主力。

而BSI的业务,本质就是一种“知识密集服务”,就是靠提供高智力附加值服务的业务,通过写标准规范赚版权费,靠认证、测试发证赚服务费,靠咨询培训赚咨询费等等。

最后,BSI还有一个天然的先发优势。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机构,成立于1901,它不仅比其它国家起步早,BSI还参与了ISO(1947年成立)与IEC(1906年)等国际标准组织的创建,长期在这些组织中拥有极强的话语权与投票权。

■总结

所以,正如戴明所言,一个人取得成功,并不不仅仅取决于这个人自身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努力,而是更多取决于这个人所在系统对其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BSI比喻为一个人,那么其背后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环境就是这个系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陕ICP备20230013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