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视频发了之后,就有小伙伴问我,既然MIL-Q-9858A说的那么好,可为什么美国自己把这个标准废了?
今天我们就来从标准的起源及发展说起,一起聊聊这个问题。
■美国为何要放弃军标
这与时代的背景有关,在1994年以前,美国军方手握超过30000项军用标准,规定了从螺丝钉到管理体系的几乎一切。
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形式发生了剧变:
军费消减、预算紧张;
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融合趋势加速;
军方采购面临效率低、成本高、创新乏力等问题。
于是,在1994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发布了著名的佩里备忘录,该备忘录正式提出“废除不必要的军标,优先采用民用标准。这标志着美国军方开启了一项标准系统的去军标化改革。
这是因为:
- 军标过细,门槛过高,所以军品往往存在成本高、采购难、效率低等问题,所以,废除部分军标,有利于降低成本。
- 其次,军标产品往往追求技术的可靠,而忽略新技术的应用,这往往会导致军品的技术封闭、落后,所以,废除部分军标,有利于引进新技术。
- 全球化加速,美国军品也迫切需要参与跨国合作,与其军事同盟如北约进行共建。所以,废除部分军标,有利于更好的融合。
- 随着ISO9000、ASME、IEEE、ANSI等民用标准成熟,军方意识到:许多民用标准质量不逊色于军标,民用标准更新快、覆盖广、成本优;民用标准也可通过“按需扩展”方式满足军用需求。
因此,MIL-Q-9858A等大量的强制性军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被美国政府从军标中去除,并不是其本身不优秀,而是有着政策转型、经济压力、政治需要、技术推动等多重原因。
■废标后,美国做了什么替代?
首先,美国国防部并没有废除全部军标,仍保留大部分关键军标,但大部分通用管理、测试、材料标准从军标中移除,而是采用通用的标准。
其次,废除军标并不等于“放弃控制”,而是改变了控制策略及方式,这就包括:
废标之前:指定军用标准、强制统一体系、军工闭环、定制规范。
废标之后:鼓励采用民用标准、鼓励供应商自建体系并认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借助ISO、ANSI、IEEE等成熟标准适配。

■效果如何
废除部分军标带来的好处挺多,如:
降低采购成本,提升响应速度;
吸引更多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
推动美军武器系统“开放架构”设计等。
但是,民用标准往往很难满足高强度、极端条件下,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行业要求,还需要根据行业需要对ISO进行改编,如航空航天AS9100、电子通信TL9000、医疗器械QS9000,全都是ISO的基础上进行“行业再设计”。
■结语
美国在90年代废除MIL-Q-9858等强制性军标,并不是放弃控制标准,而是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选择了更灵活、更市场化、更开放的规则方式,希望用“标准体系民用化”来实现了“军工体系现代化”的目标。
这场“废标革命”不仅是一项采购改革,背后更是美国从“冷战思维”向“市场逻辑”的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