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最贵
糟糕的是大多数管理者都意识不到,一个组织无法真正做大做强,或频繁遭遇险境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资金短缺、没有人脉,而是缺乏真正的人才。组织匹配什么样人才,就能做多大的事。当上天将范蠡、文种两位大神送到越王句践面前时,句践抓住了机会。
越绝书中说,范蠡和文种来到越国后,句践十分尊敬并重用他们,文种主内,把内部治理的井井有条;范蠡主外,在军事外交上步步为营。最终,君臣上下同心,终于实现句践灭吴称霸的梦想。
可惜的是,文种在勾践称霸不久就自杀身亡,而范蠡却全身而退,同为谋臣,两人为何下场完全不同呢?
越绝书上说,文善图始,也就是擅长谋划,蠡能虑终,也就是擅长预测结果。正是这种预测结果的超能力,不仅让范蠡在句践起了杀心之后能全身而退,还能让他在异乡他国,依然仅靠自己的智慧,再次发达,再次避开杀身之祸。
去吴之越,句践贤之。种躬正内,蠡治出外,内浊不烦,外无不得。臣主同心,遂霸越邦。种善图始,蠡能虑终。越承二贤,邦以安宁。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申。–《越绝书》外传纪策考
上期我们说到,范蠡一叶扁舟悄然离开越王,最后携带一家老小下海,从海路到了齐国。
范蠡为什么要选择齐国呢?
2.古代大湾区
齐国能成为一方大国,与大名鼎鼎的姜太公、治国能臣管仲密不可分。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齐国原本是个小国,自从姜太公来了之后,就大力发展工商业、渔业及贸易、打造了一个让百姓能休养生息的好环境,为齐国一跃成为一个大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后起之秀管仲真正让齐国实现了以商兴国、举国富强。
管仲这个人做生意经商不行,但当官是一绝。在鲍叔牙的推荐下,管仲成为相国,他首先提出强国必先富民的理念。他认为,要先让老百姓富起来,才能知礼节,知荣辱。懂礼仪荣辱的百姓,就可以教化训练,就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
轻税薄役,不烦不扰,取民有度,天下同利。
在管仲这个高手看来,农业只能兜底,要想冒尖还要靠工商鱼牧行业的齐头并进。他设立行业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并下场对经济进行调控,发行钱币、鼓励贸易、实施粮食平准、盐铁专卖。居然还发布了理念超前的、免吃住、发补贴的招商妙招。
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
管仲的一番折腾下,天下商贾像流水一样来到齐国,虽然到范蠡时代、齐国内乱,实力已大不如前,但商业环境依然不错,在范蠡看来,齐国很对他的胃口,后来的实践证明,范蠡深不可测的智慧再一次帮助他在险境中全身而退。
3.二迁齐国
多数人认为下海做生意要有资金、要靠关系,甚至多少还得偷奸耍滑、钻营苟且。没办法,无奸不商早已深入人心嘛。
让人想不到的是,范蠡到齐国创业一没资金、二没资源。
首先没资金,书上说的清楚,范蠡从越国离开时是一叶扁舟,也就是说他没有携带成箱的财宝、而仅仅携带能够维持基本生计的“轻宝珠玉”。
其次没资源,范蠡到了齐国后,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再此创业的他并没有想着利用资源、走走关系,而是是完全靠自己,带着家人一起,开垦荒地,一步步从小到大发展壮大的。
直到今天,不想着踏踏实实干,而整天琢磨着拉关系走门子来致富,整天惦记着靠虚假宣传、坑蒙拐骗来实现自己的发财梦的人和企业依然不少。而这些,在一代商圣范蠡看来,完全不屑于这些歪门邪道。
4.发财秘籍
让人好奇的是,一个完全白手起家、年逾半百的范蠡是在几年时间就成为巨富的呢?这可能与范蠡的老师计然有关。据说范蠡曾经感慨,老师计然给越国提出的治国七策实在是太厉害了,居然只用了五策就使越国称霸。那么,用这些策略来经营事业肯定也是没问题的。
计然七策
1.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2.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3.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4.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5.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
6.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7.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有一点要交代一下,范蠡自从离开越国,就化名为“鸱夷子皮”。“鸱夷子皮”的这个名字听起挺有意思,其本意就是用生牛皮制作的皮袋子。据说,范蠡改为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被装进了牛皮囊袋中沉入的伍子胥,也有一种说法是皮囊有虚其心的含义。
不管怎样,是金子就会发光,范蠡带着他的家人及团队,凭借过人的商业智慧和勤奋努力,没过几年,就积累了巨额家产,名声鹊起。巨富的范蠡引起了齐国实际的掌权人田常的关注,田常很担心这个曾经的大将军、今天的巨富影响自己,就想拉拢范蠡、巩固自己的势力,于是亲自登门邀请范蠡担任相国。而范蠡早已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虽然不想趟浑水,但能屈能伸的范蠡也不愿得罪权势滔天的田常,于是再次接着当大官,静候时机。
5.戏耍田常
在范蠡担任齐国相国期间,为了测试他的忠诚度与能力,田常还搞了一场闹剧。田常先是对他谎称,齐王欲对其不利,提出要逃亡燕国,并邀请他一起逃亡。这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范蠡的法眼,于是假意配合。
据传说,当两人一路快走到边界关隘时。鸱夷子皮对田常说:“主公您听说过干湖之蛇的故事吗?”田常摇头,没听说过。
范蠡说:
传说有个湖要干了,住在湖里的蛇准备搬家。小蛇对大蛇说:‘您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路人看到了,就会认为是两条普普通通的蛇,会不假思索地将我们打死;可是如果您背着我,人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甚至会将我们看作神灵,不仅不敢杀害我们,还会诚惶诚恐地向我们敬礼。这样,我们就能安全搬家了’大蛇一听这是好主意,就照办,于是小蛇爬到大蛇的背上,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穿过大路。而此时的路人,见此情景,还以为是神灵,使纷纷让道,一副虔诚的样子。
说到这儿,范蠡停了下,看了看田常一脸的迷惑,接着说:“现在您着装华丽,气度高雅。而我一袭旧衫,形象丑陋。如果让华丽高雅的主公扮成我的门客,那么其他人看见了,就会认为我可能是一个小国的君主;如果把您扮作我的手下,其他人就会把我看成大国的卿相;如果把您扮着我的仆人,人们就会把我看成是大国的君主。”
田常一听就明白了,马上接过范蠡手中的行李,背在自己背上,扮着范蠡的仆人,小心谨慎地跟在范蠡后面。来到关口,守关的关吏一看这架势,问都不敢问就放行了。
田常本想考验范蠡,没想到被范蠡戏耍,反将一军,不得不装成仆人、背上沉重的行李、狼狈不堪的跟在范蠡身后。此后田常才真正知道高手的厉害,惊叹范蠡的谋略,对其愈发忌惮。
而此时的范蠡以担任齐相近三年,能预测未来的范蠡感觉到齐国不能再呆了,太危险,于是以“齐王危机已解除”为由,再次辞官、主动下岗。并将大部分家财土地、送给朋友及百姓,携带家眷,远赴他乡。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6.富比陶朱
最终,范蠡决定远离政治,迁居至定陶,这个地方按现在话来说,就是个三不管的交通要道。
到了陶之后,范蠡再次化名为朱公,开始经营,不出意料,没几年,范蠡就又成为巨富,不过这比在齐国时玩的更大,涉及多个产业、规模堪比今天市值千亿的大型跨国集团。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范蠡当然也懂这个道理,捐钱固然不错,但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更爽,还将穷书生弟子旖顿培养为一代巨富(旖顿:晋商祖师)、传播其致富的经营方法、从而实现天下功利的理想。
《五湖》唐代诗人汪遵
已立平吴霸越功,
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
谁似陶朱得始终。
7.共同富裕
据说河南《卢氏县志》中有记载,范蠡有次来到一个虽然盛产核桃木耳、山珍野味、皮毛药材等山货的地方,但这里的百姓很穷,生活中也缺少食盐、葛麻布衣、日用杂品。范蠡便在当地开了个杂货铺,开始收购山货。为了帮助大家脱贫致富,范蠡以高价格收购山货。消息传开后,附近的百姓都来卖山货,还不满一个月,各种山货就堆满了库房。然后,范蠡再对山货进行了分拣,按各地商人的需求,把山货送往各地出售;得款后,再安排人采购食盐、葛麻布衣和各类日用杂货等,卖给当地百姓。
在这种货物交易下,范蠡不但自己赚钱了,还带动了其它商贩闻风前来,各种供货商、采购商络绎不绝,当地机灵的百姓也慢慢学着做起了生意。人多了,需求也增加了,还伴随出现的客栈住宿、餐饮等服务需求,后来这个地方逐步形成了一个商品交易集散地、大集市。为了纪念范蠡的贡献,卢氏县令便将此地的村、湖、镇都命名为“范蠡”。
8.天使投资
据说,有一次范蠡来到鲁国,看到一个集市人气虽旺,可是商人只是摆地摊经营。范蠡很好奇,便询问那些摊主这么多人为何不开店铺。摊主们说,这里是每5天一次集市,没有必要开店铺,再加上开设店铺所需的资金比较大,摊主们无力开设。
范蠡掌握情况后,就对摊主们说:“我在你们的摊位前踩上脚印,三天后你们从脚印往下挖,就可以挖到建造店铺的资金。但你们切记,经商要以诚为本,不可欺诈盈利。两年后,我来收回本金,利息随意。”说完,范蠡便顺着众人的摊位走了一圈。三天后,有人记起范蠡的话,便按范蠡说的话去挖,果然挖出一锭金子。于是在这条集镇上摆地摊的商人们,纷纷开始挖金子,并用这金子造起了店铺。不久,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商铺林立的热闹集镇。
两年后,当范蠡再次踏上这片街市时,富裕起来的商家们纷纷热情相迎,个个奉还上本金和利息。
9.浪大鱼贵
有一次,范蠡获知了一个别人不敢碰的商机:吴越一带需要大量马匹,同时北方多牧场,马匹便宜又剽悍。假如能将北方的马匹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运到吴越,一定能够大获其利。
然而难倒众人的是,买马不难,卖马也不难,就是运马难。千里迢迢、人马住宿运输成本太高不说,要命的是正逢乱世,沿途常有强盗出没。
范蠡是怎么做的呢?他了解到,北方有一个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的巨商姜子盾,姜子盾黑白通吃,早已用买通了沿途的强盗匪徒。
于是,在获知姜子盾将要经过时,范蠡便提前让人写了一张告示贴在城门口,大意是:新组建的运输队开业酬宾,免费向吴越地区运送货物。果然,姜子盾看了告示之后,主动找到范蠡求运麻布,于是范蠡就借着的姜子盾的麻布,顺利的把马匹运到吴越地区,从而大赚一笔。
10.文财神
《史记·货殖列传》载:“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范蠡后来年纪大了,就把经营产业的事情交给子孙,自己安享晚年。在子孙们的经营下,家族财富更加庞大。
范蠡前半生以战止战,建立经世之功;后半生以道经商,广行济民之德。在他的商业经营生涯中,除了由楚至越,由越至齐,再由齐入陶地的著名“三迁”外,他还去过很多地方,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
(无锡的最大的蠡湖、蠡河,最大的园林叫蠡园。宜兴的慕蠡洞、蠡墅、蠡墙围、蠡河、蠡河浜、蠡庄等; 以及西施荡、归美桥、施荡桥、施荡村、西施洞、西施梳妆台等。)
他不但是辅佐越王称霸天下的能臣贤相,他也是商人心中崇拜商圣,他更是令人向往钦敬的文财神。
在九路财神中,范蠡是唯一一位靠智慧经商发财的财神。
而范蠡的言论也成为商人们尊奉的信条。明清年间,人们把范蠡的留下的经营理念加以演绎,总结出陶朱公商
日本青森中央学院大学副校长、世界著名经济学者酒井甫曾说:“我从事范鑫研究已有四十余载。范蠡真是太伟大了,不论我到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讲学,都要引用中国商圣范蠡的例子。”
酒井甫先生还成功研究设计出“金玉良言星云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范蠡的一生从政则助越灭吴称霸,经商则三散千金成圣,进退皆合天道,与天下共利,被太史公盛赞为三迁皆有荣名,被百姓奉为财神,终成中国古代罕见的“完人”。
参考资料 :
史记,陈曦等译,中华书局2022.9
国语,陈桐生译注,中华书局2013.4
越绝书,张仲清注释,中华书局2020.8
吴越春秋,崔冶译注,中华书局2019.5
道商范蠡(第二版)李海波,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1
* 部分视频素材来自影视作品及AI生成
* 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